你知道变化盲视吗说的是环境明明出现大的变化,人却很难察觉到变化大到找你问路的陌生人偷偷换了一个,你都没感觉,对话还能继续下去实验很简单,先让 A 随机找人问路,这时有人举着广告牌喊着借过借过把两人隔开
之后 A 举着广告牌溜了,换成 B 留下接着问,两个人长相,身高,穿着,声音都不一样无辜路人却毫无察觉,还会继续给 B 指路
这个实验最早出现在 1998 年,后来又被无数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复刻过,只有少数人能感觉出不对劲。
以往对这个诡异的现象,科学家都是从注意力分配等方面找原因现在,一项发表在 Science 子刊的新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全新解释原来是从大脑加工视觉信息的底层机制上就出了问题
研究者设计了新的实验,分析结果后提出:
大脑处理视觉信息有延迟,而是把最近一段时间看到的画面作平均混合后才更新一次。
刷新的时间大概在 15 秒。
大脑在偷懒。
为了排除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这次实验方法不再让环境突然变化,而是使用了连续变化的图像。
他们找来两组人,分别回答一张年轻的脸和一张年老的脸是多少岁再找第三组人观看这张脸逐渐变老的 30 秒视频,问他们年龄增加了多少
结果 47 名观看了视频的人会显著低估年龄的变化,平均低估了 5 岁左右。
继续验证,把视频倒过来,让第四组人看从老变年轻,结果这些人对变化同样有低估。
为了让实验更精确,研究人员后续还做了更多实验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比如改变视频中面孔年龄变化的梯度,从逐渐变化到突然变化结论是变化的梯度越大,参与者受到视频开头的影响越小
这进一步说明了参与者对面孔年龄的判断依据不仅与开头图像有关,而是整个视频都有影响。
另外还有给视频加上随机噪声,把年龄变化换成性别变化等等,总共 12 组对比实验,这里不再一一展示。总之,研究根据所有实验结果计算得出:
人们看不到最新的实时图像,而是最近 15 秒左右所有信息做平滑处理的结果。
一个是可以节能实时处理每一帧视觉信息需要不停调动大量的视觉神经元,消耗太大
另一个是带来稳定的认知如果实时更新图像,人类会感觉世界过于混乱和不稳定光影,透视的轻微变化都会让人无法确定眼前物体与之前是否为同一个,根本没法正常生活
但是也有坏处
这种延迟和模糊机制在大部分日常生活场景中都有积极作用,但当需要绝对精确的视觉信息时也会产生问题。
同一个团队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当放射科医生检查 X 光片时,不仅基于当前片子做判断,还受之前片子的影响由此产生的错误率在 3%—5% 左右,会对患者造成误诊,影响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论文地址
参考链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1-12-08 15:29
2021-12-08 15:28
2021-12-08 15:27
2021-12-08 15:27
2021-12-08 15:26
观察家网©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