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财经 查看内容

微软必应迎来重大升级,留给百度的时间更宽裕了

2023-05-07 11:46| 发布者: 山歌| 查看: 42100| 评论: 0|来自: TechWeb   阅读量:5195   

摘要:国产AI距离ChatGPT有多久?李彦宏曾给出的答案是两个月。 有趣的是,3月16日百度正式发布文心一言,而前一天,OpenAI发布了GPT-4,后一天,微软宣布将OpenAI的技术引入办公套件。 如今一个半月的时间...

国产AI距离ChatGPT有多久?李彦宏曾给出的答案是两个月。

有趣的是,3月16日百度正式发布文心一言,而前一天,OpenAI发布了GPT-4,后一天,微软宣布将OpenAI的技术引入办公套件。

如今一个半月的时间即将过去,但文心一言似乎还没达到媲美GPT-4的水平。昨天,李彦宏在青年节的内部讲话中,为之前的说法“打了补丁”:“前一段时间我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跟ChatGPT的差距大约是两个月,但说实话这有点断章取义,我后面紧接着还说,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两个月的差距我们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赶上,也许很快,也许永远也赶不上。”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在百度最擅长的领域——搜索,微软宣布了一系列的升级,并宣布新Bing现在处于开放预览阶段并且不再有候补名单,这意味着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比以往更轻松地试用新Bing和Edge,只需使用微软账号登录即可。新Bing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搜索结果、问题的答案、创建和撰写的能力,并将易用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目前,国内确实在努力赶超国外的步伐,但即使是进展最快的百度,可能差距也不止两个月了。

01.搜索结果更直观,但准确性有待加强

微软正在转向下一代AI驱动的Bing和Edge,通过极大地扩展视野和功能来改变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类别——搜索,微软将其视为客户的Web副驾驶。下一代的定义是:

通过从有限预览转变为开放预览并消除试用候补名单,向更多人开放Bing。 从纯文本搜索和聊天转变为具有丰富图像/视频答案的更加直观的搜索和聊天,并且即将推出新的多模式支持。 从单一使用的聊天/搜索会话转变为具有聊天历史记录和Edge中持久聊天的多会话生产力体验。 开放平台功能,以便开发人员和第三方可以在Bing之上构建,帮助人们对他们的查询采取行动并完成任务。

据微软的研究,人类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速度比文本快60000倍,这使得视觉工具成为人们搜索、创造和获得理解的重要方式。微软正在引入更丰富、更直观的答案,包括图表和图形以及更新的答案格式,帮助用户更轻松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微软将Bing Image Creator集成到新的Bing聊天体验中,使Bing成为唯一能够在一个地方从聊天中生成书面和视觉内容的搜索体验。微软正在将Image Creator扩展到Bing中的所有语言——超过100种语言,这代表着现在用户可以用母语创建图像。

但多次尝试后,Bing还是能够画的出来,而且还推荐了“加点花生”、“换成鸡肉”等词条。

再次尝试画人物时,笔者根据新Bing画出图后自动推送的词条选择了“画出他的心理状态”,但Bing显示“阻止了一些字词”,相当于Bing对于自己生成的步骤没办法满足。

02.搜索效率提高,聊天更加个性化

用户目前最大的需求点,是能看聊天记录以及分享和导出,微软表示不久后用户可以从上次中断的地方继续,并返回之前的聊天记录。而使用户更方便的是在浏览网页或者搜索信息时,Bing可以保持打开状态移到屏幕侧边栏,类似手机上的分屏。通过将以前聊天上下文带入新对话中来使聊天更加个性化的形式也正在探索中。

不久后聊天中还会添加导出和共享功能。用户可以在格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将其导出,以便轻松过渡到Microsoft Word等协作工具。

Microsoft Edge中的聊天也将改进长文档的摘要功能,从而使在线内容更精简,未来用户能够依靠AI以更少的步骤完成更多的任务。

例如你想看某部电影,Edge中的操作会在边栏的聊天中找到并显示选项,然后从可用的地方播放你想要的电影。Edge Mobile也会包含页面上下文,你可以在Bing聊天中提出与正在查看的网页相关的问题。侧边栏中的撰写功能现在还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反馈来写草稿。

微软还准备在Bing聊天体验中构建第三方插件,为开发人员创建一个平台。例如你正在Bing聊天中研究最新的餐厅,它将利用OpenTable查找和预订。或者借助 Wolfram

虽说还算不上非常精准和完善,新Bing确实能帮助用户在聊天中得到图像或资料,未来还会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而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以及浏览器,乃至更多应用的有机结合,也的确给我们“打了样”,也希望百度等最近发力大模型的国内企业,能早日追上和做出更好的产品组合。就像李彦宏所说的:“这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取决于我们把握机会的能力,取决于我们的执行力。我们的战略、人才、组织机制和文化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在新的环境下能不能持续创新,生死攸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至:
| 收藏

观察家网©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