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焦点 查看内容

扣非净利连亏7年仁智股份股权激励行权却只看营收深交所紧急下发关注函

2022-05-30 16:48| 发布者: 牧晓| 查看: 42100| 评论: 0|来自: 东方财富   阅读量:6540   

摘要:吃饭分股东利益,真难看!一位股民在仁智股份的股票吧里抱怨。 这位股东的抱怨源于仁智最近推出的一项股权激励计划,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5月30日上午,深交所向仁智股份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仅选择营业收入作为公司业...

吃饭分股东利益,真难看!一位股民在仁智股份的股票吧里抱怨。

这位股东的抱怨源于仁智最近推出的一项股权激励计划,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5月30日上午,深交所向仁智股份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仅选择营业收入作为公司业绩考核指标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授予比例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在公司三名高级管理人员授予股份总数占激励股份总数45.34%的情况下,说明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对公司管理层及其他相关人员有变相利益,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受此消息影响,仁智股份早盘直接低开截至5月30日收盘,该股收盘下跌5.17%,至3.67元

所谓的锻炼条件过于简单

仁智股份5月27日披露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计划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470万股,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布时公司总股本411,948,000股的6%此项资助为一次性资助,不保留权益

为人诟病的是仁智股份本次股权激励的考核标准。

根据公告,本次激励计划中限售股解禁的评估年度为2022年至2023年两个会计年度限售股首次解禁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准,2022年营业收入增速≥20%,限售股第二次解禁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2年营业收入为基准,2023年营业收入增速≥20%

上海某私募基金认为,此次股权激励的评估标准过于简单以营业收入为评价标准,管理层完全可以放大收入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应收账款多一点可以达标,但净利润不增加对上市公司有什么意义

在深交所5月30日上午发布的关注函中,也指出了仁智股份的这一问题请结合贵公司过去三年的历史经营情况,主要财务数据,行业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未来业务发展规划等,并说明2022年和2023年营业收入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指标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实际情况,是否能促进公司竞争力,相关业绩指标的设定是否能达到激励效果

公告显示,本次激励计划中仁智股份限制性股票价格为1.82元/股,激励对象共计11人,其中总裁陈400万股,董秘360万股,财务总监黄勇360万股,其余8名中层干部及核心技术骨干1350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陈,,,黄勇合计获赠1120万股,占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45.34%。

深交所关注函中明确要求仁智股份说明,公司层面仅选择营业收入作为业绩考核指标的原因及合理性,高管奖励比例过高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上述情况,请说明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变相向公司管理层及其他相关人员输送利益,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和理由

扣非净利润连续7年亏损。

仁智股份可以算是a股的老面孔了公司于2011年11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控股股东为平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泽宏

可是,自上市以来,仁智股份的表现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资料显示,2011年至2021年,仁智股份营业收入从5.19亿元降至1.2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72亿元降至—0.26亿元。

扣非净利润方面,2015年至2021年,仁智股份连续7年为负。

仁智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0.24亿元,同比增长5.66%,归母净利润为—0.5亿元,同比下降2.33%,归母非扣非净利润为—0.4亿元,同比增长8.77%。

可以看出,仁智股份7年来主营业务一直不盈利,这可能是其股权激励不能以扣除非盈利的净利润作为考核条件的重要因素。

根据仁智《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总额为4544.8万元,其中2022年至2024年分别摊销1988.35万元,2083.03万元和473.42万元。

上述上海私募基金人士认为,如此高的成本将对仁智股份的年度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深交所在关注函中明确要求仁智说明,说明评估期内增加的营业收入贡献的利润能否覆盖股权激励费用如果有,请详细说明计算过程和依据,若否,请说明在你公司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七年为负且除2019年外最近五年净利润均为负的情况下,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考虑是否会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并对股权激励计划可能扩大公司亏损规模的可能性给予充分风险提示

更重要的是,在解禁限售方面,仁智股份的股权激励计划只设置了两期解禁限售,第一期可以解锁50%的股份深交所要求说明这种设定方式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时明确说明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至:
| 收藏

观察家网©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