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焦点 查看内容

崖谷上的“花痴”

2024-06-03 17:14| 发布者: 兰心雪| 查看: 42100|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阅读量:5389   

摘要:崖谷上的“花痴” 5月22日,百色市乐业县花坪镇,3名身穿迷彩服的青年一大早就进山了。 以木为杖,跋山涉水,一路打草惊蛇、攀越悬崖,1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拉雅峡谷——全球最大的台湾香荚兰野生居群点。 他们来自广西雅长兰...

崖谷上的“花痴”

5月22日,百色市乐业县花坪镇,3名身穿迷彩服的青年一大早就进山了。

以木为杖,跋山涉水,一路打草惊蛇、攀越悬崖,1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拉雅峡谷——全球最大的台湾香荚兰野生居群点。

他们来自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多月前对该兰花种群做了人工授粉。此行要把授粉失败和被虫咬的蒴果去掉,留下健康、饱满的,以备下一步人工繁育使用。

漫山兰花,迎风摇曳。技术员蒋强眼神柔情似水:“人工授粉成功率约80%,非常不错!”

如果完全靠天然授粉,成功率最多10%。

雅长,我国唯一以兰科植物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了台湾香荚兰,这里还有莎叶兰、带叶兜兰等全球最大野生居群。

空谷幽兰,无人自芳。兰花多喜岩缝崖壁,或长于古树梢,或绽放于涧水旁。越是人迹罕至之地,兰花开得越好。

专家介绍,野生兰科植物自然繁育的速度缓慢,若放任自然,兰花的种类可能快速萎缩甚至消亡。

2010年持续的干旱天气,曾导致保护区内兰科植物大面积枯死。马驮、手抬,上百人将数百吨水运上山,才将重点区域的兰花救活。

“由这件事,所有人都意识到,必须加快兰科植物的人工繁育野外回归进度。”该保护区兰科植物繁育实验中心主任刘世勇说。

科研人员一头扎进兰花人工繁育的世界里,一干就是10多年。

可是,人工繁育并驯化野外回归,并无太多经验可借鉴,科研人员只能在试错中摸索。

野外人工授粉——获取种源——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进行种子繁育——种子萌发——出苗后放到大棚进行驯化,让其适应自然环境——选取长势好的兰花苗,野外回归种植……

一个流程下来,七八年就过去了。

“失败了很多次。”刘世勇说,有的培不出苗,有的出苗后回归野外无法存活,组培苗品的配方更要精确到1/10000。野外回归种植初期,科研人员甚至要负重50公斤的水和设备,爬山浇花。这,仅仅是种活了,得等到回归的兰花开花才算成功。

工作清贫、艰苦,很多职工来了又走。“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根本坐不了这样的冷板凳。”刘世勇说。

能留下来的,正是一批像刘世勇、蒋强这样,逐渐爱上兰花、迷上兰花的“花痴”们。

为了研究野外人工授粉,蒋强大半夜和同事跑到山上观察昆虫授粉过程。“我们一定要替国家守住这个基因库!生长在不同海拔的同一种兰花,它们的基因可能都不一样,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片山就是重要的兰花种质资源地。”他动情地说。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种质基因园的老吴,同样视兰花为心肝宝贝。他日复一日的工作,就是将园内50多种兰科植物的花蕾长出时间、初花期等数据一一登记。看似枯燥,51岁的老吴却甘之如饴地干了9年。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高洁、雅致、坚韧,长期与兰相伴,这群“花痴”的身上,也散发着兰的气息。

坚守和付出,终有收获——

兰科植物繁育实验中心年产300万苗,迄今已人工繁育保护区里的55个兰花品种,野外回归上百万苗。保护区内的野生兰科植物,从2005年刚成立时调查记录的44属115种,增加到目前已知的64属174种。雅长,成为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的重要分布区和基因库。

可喜的是,爱花护花群体还在不断扩大。

“保护区内住着近万名群众,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在社区和谐建设上下了大功夫。”该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杨秀星向记者一一列举:扶持村民种植经济果木林,发放能源替代补助,每年选聘林区脱贫户200多人为生态护林员,深入学校开展科普宣传,爱花意识从娃娃抓起……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至:
| 收藏

观察家网©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