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电动化变革浪潮的出现,为汽车供应链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通过这个风口,很美很美。
智能化、电动化变革浪潮的出现,为汽车供应链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借助这一风口,以美的、海信、TCL、Luxshare为代表的家电、水果连锁企业竞相跨界进入市场,试图打开新的增长局面。
然而,汽车供应链行业历经百年风雨,早已沉淀了一批传统零部件巨头。Ldquo近几年;四个现代化;改革的出现吸引了许多新的企业。与此同时,传统零部件企业也在围绕改革新趋势大力布局新技术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在这种背景下,市场留给跨界玩家的空间有多大?
跨界后浪继承
2022年,汽车供应链市场再次迎来一波跨界投资高潮。
近日,美的集团公布了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其中美的指出,未来十年,集团将投入10亿美元进行技术研究,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系统级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美的凌薇汽车已基本完成三条产品线五款产品的车载测试,据悉将随客户项目大规模量产上市。
同时,美的也表示正在研发汽车芯片,预计2024年将实现汽车芯片的量产,并首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水泵控制。
在此之前,美的集团旗下的安庆凌薇刚刚于2月中旬在安徽举行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战略基地签约暨奠基仪式。项目总投资110亿元,主要生产动力转向电机、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建成后可形成年产6000万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400亿元。
无独有偶,自从宣布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赛道后,Luxshare也在飞速赛车。2月下旬,Luxshare发布公告称,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35亿元投资重点业务领域,其中15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产品线,5亿元打造智能汽车连接系统产品线。加上官方投资的100.54亿元,Luxshare计划在汽车领域投资超过100亿元。
这两家公司,一家是白色家电巨头,一家是苹果供应链的龙头。这一次,他们又接连为汽车零部件追加100亿元,再次凸显了对赛道的认可。
随着智能化、电气化转型的快速推进,百年汽车产业正在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其市值将远超手机、白色家电等市场。长江证券预测,电动汽车正处于放量拐点。2025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有望达到1800万辆,实现约3.87万亿的市场空间,超越智能手机。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空间有望达到7.6万亿元左右。在此背景下,零部件供应商作为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必然受益。
特别是新旧技术的变革,给传统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带来了诸多挑战,也催生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电气化的上半年创造了电力链的全球领导者,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郭萱高科,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外,中国的汽车工业为国内做出了巨大贡献;博世和大陆号召也是吸引越来越多种子选手参与的重要原因。中国虽然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在核心零部件技术上一直矮人切在全球前10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日本、美国和德国公司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位置。
在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榜单中,来自日本的23家企业入围,其次是美国的22家,德国紧随其后,共有18家企业上榜,收入占比分别为28.3%、14.0%和26.4%。而同期中国只有8家,除了排名第17位的延锋外,其他公司排名都比较靠后。这显然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地位不匹配,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本土企业在零部件领域的巨大提升空间。
正因为如此,除了本土传统零部件企业的积极努力,过去几年也有大量新玩家选择跨界养。除了前面提到的美的和Luxshare,以及BAT、华为和富士康,包括OPPO、TCL、海信和李海在内的公司也在继续增加其汽车零部件业务。近日,海信被投资者问及后期是否有可能与三电公司智能汽车零部件整合时,表示公司将以三电公司为核心公司,拓展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业务,让三电公司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新系统和新技术。
TCL的车载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TCL华星进行,其车载产品主要是t3项目,AMOLED工厂在车载方面也做了相关布局。据悉,其47英寸Mini LED车载屏幕已实现商业化,并已向全球头部客户推出。未来有望通过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车企的关注。
民生证券指出,考虑到中国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应常年聚焦一批核心赛道中国企业扩大了国内供应链。智能下半场,随着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有望出现更多本土化的全球化公司。比如底盘,作为汽车的核心总成,除了动力环节,在制动、悬挂等核心环节都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钱郎挣硬面包
虽然智能电动车赛道闻起来不错,但是供应链生意真的好做吗?
这不容易做到。
尤其是近两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汽车产业链持续承压,就连传统零部件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根据之前多家零部件企业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测,包括盛骏电子、万里扬、金靖电气在内的多家企业去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更不用说跨界者了。
Gaspar通过梳理一些跨界企业近两年的业绩报告发现,很多企业在踏入汽车零部件市场后,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名利双收更何况汽车业务持续亏损,整体业绩受到影响。
近日,正美基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公告显示,正美基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10.60%;归母净利润19.16亿元,同比增长54.59%。
郑美吉指出,公司报告期内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煤矿智能化业务的快速增长。在汽车零部件领域,通过积极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亚新科业绩稳步增长,赛格业务重组顺利实施,经营业绩大幅下降。注意SEG这里用减少损失。要知道,赛格是正美吉在汽配板块的重要业绩贡献点,也就是说正美吉的汽配板块去年还是有大概率亏损的。
作为综采采煤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郑美吉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收购了亚新科和博世的电机业务,正式组建煤机+汽配双轮驱动的商业格局。由此,正美基的营收规模大幅增长。尤其是2018年赛格正式并表后,正美极当年营收由上年的75.48亿元大幅增长至260.12亿元,净利润由2.84亿元增长至8.32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板块贡献1.56亿元。然而,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正美吉的汽车零部件业务表现并不那么令人满意。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亏损,分别亏损3.17亿元和9.68亿元,合计亏损12.85亿元。
郑煤机不是第一个折叠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几乎同时入市的伊尹股票近年来也不乐观。为了实现房地产和高端制造业;伊尹公司以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于2016年斥资100亿元收购美国ARC和比利时邦奇两家海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拓展自动变速箱和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业务。
零部件业务合并后,伊尹股份的业绩也有短期增长。然而,2018年以来,伊尹股份的扣非净利润连续三个财年为负,分别亏损15.16亿元、71.75亿元和12.98亿元。在这背后,伊尹汽车零部件业务板块的低迷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伊尹股份汽车零部件板块分别实现营收51.23亿元、47.86亿元和31.5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6.54%、6.59%和34.09%,汽车零部件营收占比分别为57.12%、67.90%和39.63%。
今年1月29日,伊尹公司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亏损19亿元至23亿元,同比下降74.71%-111.5%。伊尹股份指出,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个别房地产项目合伙人出现流动性问题。同时,受欧美、马来西亚等海外疫情严重等因素影响,公司汽车零部件海外业务经营仍受到较大限制,导致2021年汽车零部件板块销售收入下降、经营业绩亏损。
另外还有冠城大通,汽车业务发展不尽如人意,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例如,2019年,虽然冠城大通锂电池业务实现营收5597.19万元,同比增长466.83%,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业务实现营收1488.80万元,但两家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冠城大通新能源业务仅披露营业收入2854.87万元,持续亏损。
1月底,冠城大通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去年预亏8亿元至9亿元。冠城大通指出,由于锂电池产品销售及现有产能无法有效利用,拟对负责电池业务生产经营的冠城瑞民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亿元至1.3亿元。
可见,虽然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正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机遇,但真正的变革红利并不是那么好吃的。当然,这也与跨界玩家选择的赛道和整体发展策略有关。
尤其是相比消费电子,汽车产品的运行环境更恶劣,使用寿命更长,对安全可靠性的要求更高,这些都对跨界玩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此前,很多跨界玩家在谈到拓展汽车业务面临的挑战时,都表示重点在于如何满足汽车法规的要求。
此外,当前汽车行业持续遭遇芯片供应瓶颈和原材料、中间产品、运输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大了跨界者的风险。通过上述公司的财报可以看出,他们在此轮供应链危机中损失惨重。对于新跨界玩家来说,很难保证此时不会受到影响。
毕竟和华为一样强,之前也喊过不要考虑短期内的利润;足以说明这条路并不平坦。至少不能心急,必要的话需要做好一段时间无利可图的准备。
未来前景还是可以期待的。
在跨界零部件的道路上,虽然有些玩家首战受挫,但令人振奋的是,有些公司跨界后赚了大钱。
近日,和盛股份发布关于公司获得定点项目意向书的公告,宣布公司于2022年1月至3月收到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R&D及制造企业4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项目供应商意向书。预计项目工期4-8年,项目交易额36亿-40亿元。该项目的终端品牌包括欧洲某豪华车品牌、国内某新势力车品牌、国内某自主车品牌A、国内某自主车品牌。
和盛股份于2015年左右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并于当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广东和盛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新能源电池包下箱体用托盘、模块端板护板产品、空调系统用线圈、锻件等。2017年,和盛股份成立子公司江苏和盛新能源有限公司,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新能源电池组盒托盘和电池组模块五金配件,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布局。
此后,和盛有限公司的业务实际上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得到改善。相反,由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在R&D的投资不断增加,公司的整体业绩受到拖累。和盛股份从2019年才真正开始享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红利。从今年开始,和盛股份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尤其是电池托盘产品,成为和盛股份零部件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根据官方财报,2019 -2021年上半年,和盛股份汽车零部件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82亿元、4.94亿元和4.01亿元,占比分别为28.64%、33.27%和42.3%。其中,2020年电池托盘及配件业务收入占比18%。2021年上半年,和盛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其主要的消费电子业务。
和盛股票并不是个例。借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其实也有不少跨界选手在腾飞。即使上面是反面案例郑煤机不可忽视的是,其汽车零部件业务自去年以来也有明显改善。由于汽车业务持续亏损,郑煤机在2020年选择重组赛格,此后业绩大幅提升。2021年上半年,赛格实现营收64.8亿元,同比增长37.14%;净亏损6331万元,同比减少2.47亿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暂时的业绩下滑可能只是对这些跨界玩家的一个考验。长期来看,随着智能电动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零部件仍将长期保持高景气轨道。
据相关分析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约为3.46万亿元,2020年增长至4.5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2%。预计2021年这一收入规模将进一步增至4.9万亿元,2022年将增至5.2万亿元。
就全球市场而言,汽车零部件市场更大。据华福证券预测,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当前智能电动正在加速,汽车行业核心技术演进,供应商体系和主机厂格局正在重塑,国产零部件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整车价值恢复后,国产零部件也将开启价值重估之旅。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信念,即使过去几年零部件业务受挫,这些跨界者并没有减少对汽车行业的投入,而是争相展开新一轮的业务布局。
今年1月14日,郑煤机与全资子公司索恩格中国共同出资组建的索恩格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据悉,索能格已具备三合一电机的生产能力,其高压驱动电机样机已试制成功。此次,两家公司联合成立SES,标志着郑煤机正式进军高压电机市场。
伊尹股份甚至计划涉足汽车业务。3月2日,伊尹公告称,为加快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战略部署,拟出资不超过4亿元参与郅都汽车的重组改制方案变更程序,随后进一步表示欲收购小灵狗出行和何姿汇鑫。
然而,考虑到伊尹的原始业务已经亏损了很多钱,真的很难理解它仍然想买一辆负债累累的郅都汽车。也许真的是患难见真情。好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1-12-08 15:29
2021-12-08 15:28
2021-12-08 15:27
2021-12-08 15:27
2021-12-08 15:26
观察家网©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