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商业 查看内容

今夜,全球市场紧盯这个数据:美国11月通胀或再爆表,逼近40年高点!

2021-12-10 17:51| 发布者: 兰心雪| 查看: 42100| 评论: 0|来自: 新浪   阅读量:8968   

摘要:被称为定盘价的衍生品类工具的交易员们押注,11月份美国CPI同比将上涨6.9%,这将是近40年来的最高通胀水平。 由于奥密克戎的未知影响和美联储的鹰派转向,近期金融市场像过山车般起伏,而即将于北京时间周五21:30...

被称为定盘价的衍生品类工具的交易员们押注,11月份美国CPI同比将上涨6.9%,这将是近40年来的最高通胀水平。

今夜,全球市场紧盯这个数据:美国11月通胀或再爆表,逼近40年高点!

由于奥密克戎的未知影响和美联储的鹰派转向,近期金融市场像过山车般起伏,而即将于北京时间周五21:30发布的美国11月CPI数据,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新的惊吓。

被称为定盘价的衍生品类工具的交易员们押注,11月份美国CPI同比将上涨6.9%,这将是近40年来的最高通胀水平。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数据,尽管今年交易员和分析师都低估了美国价格压力的强度,但定价交易员的预测比经济学家更接近实际的CPI数值。美国11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从10月份的58.4上升到了两个月来的高点59.1。

比如今年早些时候,定盘价的交易水平暗示4月,5月和 6月美国CPI同比将分别达到3.7%,4.9%和5.1%,实际数据分别为4.2%,5%和5.4%,而经济学家的预估中值分别为3.6%,4.7%和5%。。

据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有几个对冲基金已经派出团队对从机票到Polo衫等各种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查。

巴克莱银行也预计,美国11月CPI同比将上涨6.9%,环比上涨0.8%,核心CPI将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5%。

目前美国CPI已经连续六个月达到或高于5%,是美联储2%目标的两倍多,10月CPI同比已经创下了31年新高,如果11月通胀数据再度飙升,只会证实美联储的观点,即通胀不再被视为暂时性的,这意味着美联储需要比预期更早,更多地加息。然而,如果企业能够获得所需的所有劳动力和供应品,经济增速可能会更快。

能源和食品价格压力依然强劲

据巴克莱银行预测,能源价格的强劲上涨将再持续一个月,11月美国能源价格指数将上涨3.9%期货价格表明未来几个月能源价格将有所缓解,但石油和汽油价格直到11月末才出现大幅下跌

在能源类别中,该行预计汽油价格环比上涨6.0%,天然气上涨2.5%,取暖油上涨8.6%,电力价格将上涨0.4%。

食品通胀依然强劲该行预计11月美国食品通胀将以环比0.8%和同比6.2%的步伐稳步上涨

伴随着经济继续复苏,对酒店服务的需求回升可能会对服务价格造成进一步的上行压力,包括餐厅和其他外出食品类别的价格。IHSMarkit的两项调查显示,本月美国经济在加速增长。

酒店,机票,住房等价格继续上扬

伴随着休闲和酒店业前景的改善,航空票价和酒店价格等类别的往返效应推升了服务业通胀。

例如,酒店价格的复苏相当迅速,这一细分领域的价格指数的增长已经恢复了疫情期间的所有降幅相比之下,机票价格有更大的反弹空间,该指数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巴克莱银行认为,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住房可能会保持稳定,但11月住房租金和业主等价租金还会再上涨0.4%,与最近的趋势一致。

新车和二手车价格都将强劲上涨

巴克莱银行预计,耐用品将再次成为11月核心商品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新车和二手车价格都将强劲上涨,二手车11月价格环比将上涨2.8%,同比将上涨31.8%,新车价格环比将温和上涨1.2%,同比则上涨11.2%。美国11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从58.7下滑到两个月来的最低点57。

该行推测,最近新车和二手车价格的反弹与飓风艾达有关据报道,飓风摧毁了美国超过20万辆汽车该行预计未来几个月新车和二手汽车通胀将有所缓和,因为艾达的影响将进一步消退,半导体短缺以及新车生产瓶颈将得到缓解

美联储Taper加速,明年3月加息

巴克莱银行驻纽约的美国通胀交易主管Chris McReynolds表示,虽然有些人可能将会在看到11月CPI数据时感到震惊,但我相信,金融界的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了通胀上行风险。任何高于50的数字都表明经济在扩张,高于55则被视为快速扩张。

纽约AmeriVet Securities利率主管Gregory Faranello表示,11月CPI数据不必更大,也会同样使得美联储继续加快taper步伐,并让投资者感到紧张没有迹象表明通胀数据会在短期内显著下降

巴克莱银行继续认为美国明年第一季度的通胀风险偏向上行,并认为,近期强劲的CPI数据,以及11月非农就业报告表明美国经济比之前认为的更接近充分就业,应该足以促使美联储在12月会议上加速taper,并在明年3月首次加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至:
| 收藏

观察家网©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