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综合 查看内容

吕其明:我与祖国同唱一首歌

2022-05-08 15:30| 发布者: 张璠| 查看: 42100| 评论: 0|来自: 中新网   阅读量:8026   

摘要:军号吹响,音符高亢激越,各种乐器交织出不同的音色,阳光下飘扬的红旗,阔步的脚步声,展开的革命历史这就是《红旗颂》响起时的画面 《红旗颂》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也是中国演出率最高,媒体播放数量最多的音...

军号吹响,音符高亢激越,各种乐器交织出不同的音色,阳光下飘扬的红旗,阔步的脚步声,展开的革命历史这就是《红旗颂》响起时的画面

《红旗颂》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也是中国演出率最高,媒体播放数量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

网友我本来就是善良的说:《红旗颂》是中国最著名的交响乐,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和发展,百听不厌。

网友唯道说,这首歌一扫颓废之声,体现了宇宙的内在精神。

有网友留言:我是90后,听《红旗颂》很感动,也很激动我是1983年在收音机里听到这首曲子的,听了快40年了,我还是觉得很好听我已经六十多了,只要听到《红旗颂》,还是会热泪盈眶,所以经常被老婆嘲笑她哪里知道《红旗颂》坚定了我的信念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津津乐道这首管弦乐序曲序曲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件乐器的音色,每一段或委婉,或激昂,或欢快的旋律,都像不同的人在讲述催人泪下的故事,描绘着红旗冉冉在阳光下冉冉升起的壮丽画面,充满了生机和力量

这首宏伟的管弦乐序曲是吕其明在短短七天内夜以继日创作的当他创作时,一幕幕往事跃入脑海:燃烧的村庄,硝烟弥漫的战场,英勇杀敌的战士,天安门广场前升起的五星红旗他满怀激情,热泪盈眶

吕其明对作曲的理解是,不追求高深复杂的作曲技法,只用最恰当的技法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他坦言:我的作品不是有意炫耀技巧越简单,可能越有人喜欢技能为内容服务

所以,他的每一首音乐,每一段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是他想要表达的,饱含着最深沉的感情,浓郁的生活情趣。

在南京,自1999年南京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开馆以来,一段60分钟,15个乐章的背景音乐从未停止播放。

这首深沉优美的曲子名叫《雨花节》,是吕其明用半年时间创作的歌曲完成后他不会拿任何钱他说为烈士纪念馆写歌是他至高无上的荣耀雨花节的乐谱一直保存在纪念馆卢惠生烈士纪念墙前的玻璃柜里烈士吕惠生是吕其明的父亲

吕惠生不仅以秀才身份去了新四军,还把他的三个孩子,包括吕其明,也送到了新四军吕惠生把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与新四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1945年11月,革命烈士在南京逝世

吕其明在成为作曲家之前先当兵,这不仅是家庭的影响,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吕其明出生于1930年10岁随父亲到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1945年,父亲去世的同年,在家乡昏暗的油灯下,吕其明和另外两名少年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向一面自制的党旗宣誓效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爱国主义和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深深植根于吕其明的骨子里和血液里,在战火和英雄的泪水中成为他的红色基因他学会了如何把自己的命运,喜怒哀乐,荣辱与祖国和人民融为一体,用真诚而智慧的劳动回报祖国和人民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存者,我要一直战斗下去为祖国和人民写作,对我来说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生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

这种信念从未消退,激励着他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新中国的音乐事业,不断努力,不断付出,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温暖的力量,把自己对祖国的丰富感情化作新中国大地上的音符,唱响在人民心中。

70多年来,吕其明为《飞虎队》,《焦》,《雷雨》等200多部电视剧作曲,创作了《红旗颂》,《使命》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作品和300多首歌曲《弹我心爱的图皮帕》等歌曲被广泛传唱,并获得华语乐坛终身成就奖金钟奖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国百万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位90岁的老人感动得拿起一支笔,用早年电影《白求恩大夫》的原组曲为素材,一首接一首地画出了一首乐章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

日前,伴伴随着自己创作的《红旗颂》,91岁的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成为七一奖章获得者之一。

他是他那个时代的歌者,是一个站在岗上,向新中国吹响响亮号角的战士他用自己的音乐描绘新中国的春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至:
| 收藏

观察家网© 2012-